长期奋战在临床第一线,为病人解除痛苦;35年来撰写科普文章4000余篇共计600多万字,为老百姓普及有趣味的科普知识;深入基层作了大量的科普报告,被人们誉为江城的“洪昭光”;在湖北省首先创立了安宁疗护中心,让生命更有尊严的逝去,在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他就是武钢二医院资深外科主任医师纪光伟。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位“科普达人”。 为医:“精”“诚”缺一不可 2003年,纪光伟主任为患直肠癌的65岁老人余久滋实施肿瘤切除手术,由于余老年纪大,肠道功能恢复慢,术后第三天晚上,病人腹痛难忍,大便不通。纪主任半夜跑到病房,亲自将老余送到放射科透视和处理,两个小时后顺利排便。2007年3月,余久滋发现腹膜后又有一个巨大肿瘤,纪光伟再次冒风险切除了这一巨大的肿瘤。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案,由于经常处理这样的疑难杂症,纪光伟在医生和病人中的信誉得到了提高,每年都有许多这样的病人经他的手处理,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有一位科主任说,我们有疑难问题一定要找纪主任,只有他才能解决问题。 对于病人的事,无论大小,他事必躬亲,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病人查房、换药,已经数不清楚。纪光伟常说,作为一名医生,第一是精,要有精湛的医术,他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所以,对每一位病人他都不马虎。第二是诚,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所以,他总是对病人动“恻隐之心”。 做科普:点击量“10万+”成常态 临床工作中,纪光伟遇到许多病例,逐渐意识到做科普宣传的重要性。“1983年,他发现他管的6张女床,就有5个急性乳腺炎病人,其实乳腺炎是可以预防的,就是因为百姓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在他看来,不少是常识的健康知识,竟有那么多人不知道。他意识到,也许自己该做点什么。于是,他写出了第一篇科普文章,《与年轻的妈妈谈谈乳腺炎》发表在1984年的《武汉科技报》上。从此,纪光伟走上科普创作之路,35年来,他发表了科普作品4000多篇,成为全国知名的科普达人。“医生面对的病人是有限的,但通过撰写科普文章给老百姓看,那么受众就广了。”他说。 纪光伟是国内医生中较早利用网络进行健康科普的人,也因此拥有了大量“粉丝”。他开设个人公众号《健康甲骨文》运营4年多,非常善于抓住社会热点做科普。2015年12月17日他推出的《国外为何没有确诊李冰冰的病?》点击量达到18万人次;2017年3月22日推出的《叹为观止的衡阳医闹》点击量达到了10万人次;2018年8月8日他推出的《腿抽筋是因为缺钙?当心!有可能是这些疾病引起的》点击量达到10万人次…… 纪光伟不仅仅“纸上谈兵”,还深入基层作了大量的科普报告,每年达二十多场。从街道、厂矿、事业单位到大学;从城市到农村。他的听众从小学生,到大学生、EMBA学员、大学老师、企业家;从几岁的儿童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他应用图片、文字、声音、歌曲、顺口溜等形式,把深奥的医学道理,变得通俗易懂,易学易记,他独特的演讲风格赢得了听众的认可。 践行理念:建立安宁疗护中心 多年的临床工作,纪光伟看到许多疾病终末期的病人生存质量堪忧,在58岁的时候,为践行自己的理念,他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2018年在湖北省首先创建武钢二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为疾病终末期患者在临终前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等服务,以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的离世。 安宁疗护中心起步艰难,当时面临着没有护理人员、年轻的护士不愿干、医生待不长等问题。纪光伟在电脑打出了:“安宁疗护起步艰难,困难就在眼前:用心,用情,用能力;做人,做事,做学问。”并将这张纸贴在了办公室的墙上,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紧接着,他花力气抓业务培训,建立安宁文化。创立了班前5分钟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宁疗护理念的培训,业务知识的培训,以及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处理和总结,使职工充分认识到了安宁工作的意义。 在安宁疗护中心创建的初期人员紧张,纪光伟身先士卒,带头加班;安宁疗护中心的洗衣机坏了,纪光伟利用休息时间,自己用手洗了20多件衣服;为老人掏大便、剪指甲,也是他经常做的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他的行动感动了安宁疗护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有老人提出想吃什么的时候,护理员们常常自己掏钱为老人购买,他们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赢得了老人和家属的广泛好评。 该中心创办一年多来,努力践行安宁疗护的理念,他的成功经验,引起了《武汉科技报》、《健康报》、《湖北之声》、《武汉晚报》等媒体的关注,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来源:武汉科技报 武汉科技报记者 肖凯 郑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