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表扬信的背后发表时间:2020-03-14 11:54 日前,支援武钢二医院的天津二队向该院领导发来表扬信,信中说,非常感谢与我们一起并肩战斗的武钢二医院所有同仁,在此要特别对王征同志提出表扬。 战疫期间,在王征同志的协调下,我们医疗队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也使得我们医护人员在战胜病毒时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信中,天津二队的同志们对王征提供的帮助表示了褒扬与感谢,其实,不光是王征一人做着支撑工作,她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有许许多多的“王征们”在默默地给予天津队开展医疗工作提供巨大的支持与帮助。 1月23日,医院接受市政府的命令,该院专科住院部被征用作为新冠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由政府主导,我院作为支撑。援汉的天津队所在的医疗地点正是该院区感染科大楼, 临危受命,院领导班子立即召开会议,紧急部署,院党委书记,院长许平同志亲自挂帅,组织专班,落实定点收治医院开诊事宜,同时,决定在专科院区成立新冠肺炎应急指挥部,并成立临时党支部,接受院党委的领导。 专科感染楼停止使用已有近一年时间,设施老化,而且还存放了许多杂物,如要重新启用,清理、清洁工作相当艰巨!但疫情就是命令,许许多多生命需要我们来救治,要与时间赛跑!为了能在1月26日晚12时收治病人,24日开始,由黄永祥副院长牵头,组织人员,立即动手开始清理,短短一天半时间,硬是清理出数十吨的物资,并清扫干净,随即进行了初步的消杀。 26日,开始布置病房。感染大楼是一栋比较标准的传染病病房建筑,一楼是发热门诊,二、三、四楼为隔离病房。因为时间紧,按照计划,将逐一开放各楼层。二楼因为前期一直在使用,基本设施还算是比较齐全,但距离正式接收病人还是有很大距离。 这一天,又是紧张的清理。后勤保障中心对所有人员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共产党员程红霞负责床单防护等物品的接收及下发;共产党员维修主管李俊带领杜天号、熊传金、张青民安装电开水器、照明、上下水维修工作;共产党员陈绍林联系送氧单位,确保氧气供应;徐昌前确保排污设备正常运转;共产党员赵效升联系垃圾清运;共产党员张仁权联系落实洗澡热水供应……一切后勤保障工作紧张但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各种医疗器械,仪器设备陆陆续续搬入二楼,深夜23:45时,一个虽不完善、但基本符合标准的感染病区布置出来。许平院长、黄永祥副院长,林辉主任进入病区进行了最后的检查,并对当晚接收病人的医护人员进行了战前的部署和鼓励。24:00时整,在救护车鸣叫声中,第一批病人顺利入住,首战告捷!同一时间,支援武汉的天津医疗一队抵达医院附近的驻地。 随着病人的入住,医疗救治工作也旋即开展起来。27日晚,天津医疗一队正式接管二楼病区。随着救治战斗的打响,各类医疗上的问题突显,各类物资的需求就明显增大,各类废弃物日渐增多,这些矛盾都是刻不容缓,必须立即解决。总指挥许平同志当即召集班子成员研究对策,决定在专科设立临时“医院”-“新冠肺炎应急指挥部”,下设医疗、护理、院感、公卫、医保、设备、信息、后勤、物资、对接等专业组,分别对医疗队进行专业支撑。 因为是呼吸道传染病,执行严格的隔离制度尤为重要,必须划分出红、黄、绿区,这无形中成了战场上的封锁线,也是生死线!春节期间物资匮乏、人员紧张,加上疫情期间“封城”等因素,这些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前沿的战士在奋力拼杀,各种补给必须到位。对于呼吸衰竭的病人,氧气尤为重要,没有人搬,而且要送入“红区”怎么办?病人不能等!关键时刻,几个瘦小的身影出现了,是指挥部的成员们,他们每天靠双手硬是将80瓶每个重达100多斤的氧气瓶,从1楼搬到2-4楼的红区。是他们,多次不顾危险,穿越生死线将设备、耗材等运进红区;将医疗垃圾转运出来…… 院长许平带头搬运物资至专科感染楼 ESH清理医疗垃圾 三楼、四楼的依次开设,物资转运的难度就越来越难,封锁的战线就越来越长。还有很多的物资,需要从清洁通道进入,可没有电梯,只能依靠我们的双手!还是他们,硬是将数吨重的物资搬了上去,并一一安置到位。 随着物资需求量的增大,各类物资需要从本部转运过来,医院车辆紧张,他们每天都利用自己的私家车,发挥蚂蚁搬家的精神,一趟趟地转运物资,然后再分发到各个病区。其间,还不时有捐赠物资送达,也是指挥部成员们来负责卸车。 武钢二医院员工爆发出来的巨大能量让天津队同行深受感动与鼓舞,他们与武钢二医院同仁携手立即投入到挽救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与健康之中。天津队工作严谨,不仅自身十分注重院感控制,而且先后多次对武钢二医院进入一线工作的医疗队员进行严格的防护穿戴知识及院感培训,在 1个月的工作时间里,二院人马无一人感染。他们技术高超,进入病房工作一周后,就有8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他们社会责任感强,休整期间,他们对治愈出院患者念念不忘,在武钢二医院建立的新冠肺炎患者康复群中讲授微课,继续给予患者康复指导,令患者十分感动。 ![]() 天津队援汉的一个月时间里,两家医院精诚合作,携手共克疫情,谱写出一曲津汉两地人民深厚的友谊赞歌,他们的抗疫丰碑必将载入史册。 |